2016年3月23日,日本jbpress網站刊發(fā)部谷直亮的文章《米陸軍の驚くべき試み、無人機を戦場で現地生産》(美國陸軍的驚人嘗試在戰(zhàn)場上就地生產無人機)。
美國陸軍的“陸軍訓練教導團(TRADOC)”每年舉行“陸軍遠征作戰(zhàn)演習(AEWE)”的一連串技術演示。據美國陸軍官方博客的消息透露,2017年的“陸軍遠征作戰(zhàn)演習”中將實施由“陸軍調查研究所(ARL)”主導的通過“3D打印在戰(zhàn)場上制作小型無人機”的項目。
在這個項目中,可實現如下所列的一系列軍事行動。
前線的一個士兵希望在夜間偵查許多洞窟,隨后將其要求逐級地與分隊、小隊、大隊本部取得聯系。為此,將現有的零部件與3D打印制成的零部件進行組裝,并配備夜間洞窟偵查所必需的傳感器和照相機等裝備,完成偵查用無人機。并將完成的無人機送往前線,在24小時以內即可實施前線的偵察飛行……。
如果上述設想能夠實現的話,例如在伊拉克就能夠實現如下的使用方法。
打算偵察認為是迄今為止伊拉克危險武裝勢力潛藏的某個地區(qū)時,小型無人偵察機RQ-11飛過去了。而現役的RQ-11不適合洞窟情況下的偵察,但替代品要從美國本土發(fā)送過來至少需要幾周的時間,不巧的話還需新型偵察用無人機,要完成其制造或許需幾年的時間。為此,使用3D打印在附近的基地就近生產與戰(zhàn)況相適應的無人機,就可以實現自提出要求之后在24小時以內即可開始實施偵察任務。
上述過程及方法實現的話,不僅能立即投入與戰(zhàn)況相適應的無人機,而且還能提高靈活性、降低成本、保證高的性能。
首先戰(zhàn)場上要有3D打印設備,其次是零部件更換非常簡單或者是一次性使用之后就可扔掉。
另外,因3D打印不需要模具,所以也不存在毛刺的問題,人工費也可得到減少,零部件就可以實現便宜地制造。實際上,在這個項目,原有的RQ-11無人機每一架就要花費30萬美元的制造成本;而要采用3D打印的方式,則每架無人機的制造成本將減少至數百美元。
這樣就可提高靈活性,再加上成本的降低,就可維持裝備的高性能。通常的裝備,因不能將電子零部件簡單地更換為最新型的,故此相對來說其性能就下降了。但是,采用3D打印、新設計的零部件按需生產的話,就可以不斷地更新零部件,用以維持裝備的高性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