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美國前沿科技探索公司德雷珀實驗室公布了名為“蜻蜓眼”受控生物無人機的照片和飛行視頻。這種無人機為蜻蜓加裝包含微型導航、微型太陽能電池和光極等系統(tǒng)的電子背包,通過電子背包的控制,使蜻蜓按照人類的指令飛行。相比傳統(tǒng)微型無人機,這種半生物、半機械的受控蜻蜓無人機,擁有與蜻蜓類似的飛行時間、機動和隱蔽性,在軍用和民用領域均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。
“蜻蜓眼”受控生物無人機模型
主要特點:
與大自然融為一體
“蜻蜓眼”無人機主要有三個特點,一是保持了蜻蜓的高效飛行技能。“蜻蜓眼”從誘騙昆蟲或直接刺激肌肉來控制它們行動,升級到采用光極技術直接刺激蜻蜓神經系統(tǒng)進行控制。
二是通過捕食和光實現(xiàn)極強飛行耐久性。蜻蜓可通過捕食自行補充能量,而電子背包的能源可通過太陽能補充。故“蜻蜓眼”的動力全部來自自然,留空時間很長。
三是蜻蜓在自然界的廣泛存在可保證良好的隱蔽性。另外其體型較小,故“蜻蜓眼”作戰(zhàn)過程中與大自然融為一體,隱蔽性很好。
工作人員展示“蜻蜓眼”無人機
發(fā)展前景:
全新的微型飛行器
“蜻蜓眼”可以發(fā)展成為一種特殊的空中ISR(情報、監(jiān)視、偵察)裝備。德雷珀實驗室項目首席研究員認為,“蜻蜓眼”無人機代表了一類全新的微型飛行器,各種先進技術都能集成在昆蟲負載的微型電子背包中,比其他任何機械無人機都更加微小、輕盈和隱蔽。
但是,目前“蜻蜓眼”離實用化還有距離,主要體現(xiàn)在三個方面:一是目前僅能控制飛行過程中的蜻蜓實現(xiàn)轉向,不能控制蜻蜓完成起飛、懸停和降落等復雜動作,即無法持續(xù)控制,導致偵察能力相對受限,未來需要完善控制。
二是當前電子背包系統(tǒng)功能預計僅支持在視距范圍內控制“蜻蜓眼”,作用半徑較小,未來可能需在背包中集成微型攝像系統(tǒng)等,實現(xiàn)視距外操控。
三是目前報道中并未說明是否通過人腦控制蜻蜓轉向,操作可能有延遲,未來可能需為士兵配裝腦機接口設備,用人類意念操縱控制其飛行,縮短控制流程,實現(xiàn)蜻蜓受控近零時間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