浩瀚大洋的重重海水,既為潛艇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隱蔽性優(yōu)勢,卻也讓潛艇與飛機、水面戰(zhàn)艦、坦克裝甲車等作戰(zhàn)平臺比起來,變得相對“耳聾眼瞎”。
“在大氣內(nèi),無線電波可以暢通無阻,但它想要穿透海水卻非常困難,頂多幾十米的深度,通訊信號就會變成強弩之末。”新華社軍事專家鄭文浩告訴記者,潛艇想要和世界“聯(lián)網(wǎng)”,必須上浮到淺水區(qū)。可在這時,從空中俯瞰,就能看到100多米長的黑色潛艇艇身,它可比最大的動物藍鯨要大得多了。
為了隱蔽自己,潛艇通信基本是只收不發(fā)。遇到緊急情況非匯報不可時,往往容易暴露潛艇的行蹤。
這樣,平時就易遭搜索和跟蹤,戰(zhàn)時,就可能直接被人攻擊。
由于無法通過數(shù)據(jù)鏈,與指揮中樞和其他武器平臺有效地融為一體,協(xié)同作戰(zhàn)困難,使?jié)撏г趹?zhàn)場上基本上只能單打獨斗,很容易陷入對手天上、水面、水下立體的重重“圍剿”。
而依靠自身的聲吶,潛艇只能“聽”到幾十公里范圍的動靜。而雷達的探測距離達數(shù)百公里,與這“千里眼”相比,潛艇就是不折不扣的“近視眼”。
因著這一大軟肋,多年來,潛艇始終只能扮演“武功高強的刺客”這一角色,劍走偏鋒,難以擔當戰(zhàn)場上的絕對主力。
而潛射無人機的出現(xiàn),實則是為潛艇安上一雙“千里眼”,彌補了潛艇最大的短板。
無怪乎,國防大學梁芳教授認為,這是“繼航母出現(xiàn)以來,世界海軍史上又一次巨大的創(chuàng)新”,將使?jié)撏ё鲬?zhàn)模式發(fā)生革命性的變化。 本報記者 屠晨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