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美國《航宇日報》2006年12月15日報道] 11月21日,美國諾斯羅普·格魯門公司為美空軍研制的“全球鷹”高高空長航時信息無人機在加利福尼亞州比爾空軍基地(Beale AFB)的首次試飛中出現(xiàn)了短暫失去通信聯(lián)絡的故障(詳見本欄目12月14日報道:《美比爾空軍基地“全球鷹”因通信聯(lián)絡故障暫時停飛》)。目前美空軍正在修訂該機的飛行程序,并決定在與美國聯(lián)邦航空局(FAA)共同制訂出失去通信聯(lián)絡后的處理程序之前,不讓該機飛出比爾基地。之所以還可在比爾基地上空進行飛行,是因為該基地的空域沒有被限制,這一點與“全球鷹”以前的基地——加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一樣;并且這一故障對于海外部署的“全球鷹”的使用沒用任何影響。
據某個與“全球鷹”項目接近的消息來源稱,11月21日的故障是因為“全球鷹”的飛行路線恰好經過了地面數(shù)據鏈天線的盲區(qū)。當時那架“全球鷹”持續(xù)了大約兩個半小時的飛行任務即將結束,比爾基地的地面操作員們試驗了一下該機的“領結”(bowtie)式下降和著陸飛行程序。按該程序,“全球鷹”應從2萬英尺(6096米)高度,以八字形小航線下降到基地上空。但這樣的飛行路線使它正好經過了地面控制站數(shù)據鏈天線的正上方。就像許多天線那樣,該天線在天頂方向也有盲點(dead spot),這就導致了“全球鷹”與地面控制站失去聯(lián)絡。
“全球鷹”機內有一個可記錄失聯(lián)時間的計時器。按系統(tǒng)設計,若失聯(lián)超出一定時間,則該機將判定事件性質為“失聯(lián)”并自動執(zhí)行預編程的反應飛行程序。在11月21日的那次飛行中,失聯(lián)判定時間被設置為30秒,當與地面失聯(lián)的時間到達此值時,這架“全球鷹”便自動執(zhí)行了反應飛行程序:向其初始的進近高度——6096米處爬升。這就是該機使加州奧克蘭中心空中交通管制員們驚訝的原因——在他們看來,該機背離了美空軍駕駛員為其計劃的飛行路線。控制員們于是通過超高頻電臺詢問“全球鷹”駕駛員有關情況,后者告訴他們這架“全球鷹”失去了通信聯(lián)絡。然而就在通話的過程當中,該機與地面控制站之間又重新建立了通信聯(lián)絡,并重新下降和安全著陸。整個失聯(lián)時間沒有超過50秒。
在這次事故中,地面控制站在與飛機失聯(lián)后向駕駛員發(fā)出了聲音和視覺告警提示,但由于某種原因,駕駛員沒能立刻注意到它們。消息來源稱,可能會進一步改進地面控制站的告警提示;今后比爾基地的操作員們將不會再在基地上空采用導致這次失聯(lián)事故的回收路線;對機上計時器判定失聯(lián)事件的時間以后可能會設置得更長一點。(中國航空信息中心 張洋)